2025年10月31日 点击人次: 159
秋招投了一堆简历却没动静,看着身边人陆续收到面试通知,自己越来越迷茫 —— 这是一些正参加26届秋招同学现在的状态。
其实这种情况也不用慌,网申没回应不一定是你不够优秀,大概率是没踩中 “校招投递的关键要点”。对照这 4 个常见原因自查,找到问题原因再投,通过率会明显不一样。
我认为有4个常见原因,
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原因:简历没写好,哪怕学校好也白搭。
很多同学觉得 “自己学校不错,简历简单写写就行”,结果要么把经历简单罗列成 “流水账”,要么排版乱七八糟。比如学计算机的同学,只写 “参与过项目开发”,却没说 “用 Java 开发了什么功能、解决了什么问题、用户反馈如何”;学营销的同学,只提 “组织过活动”,没写 “活动带来多少曝光、转化了多少客户”。好简历不是 “列经历”,是 “用数据和结果证明能力”。
如果觉得简历有问题,别再盲目投递了,花 1-2 天好好优化,然后再调整排版,用清晰的分点(别堆大段文字)、统一的字体和间距,重点信息(如岗位相关经历、证书)用加粗突出。哪怕学校普通,一份 “精准匹配岗位” 的简历,也比 “名校流水账简历” 管用。
第二个容易踩坑的点:投递渠道错了,好机会根本没看到你的简历。
很多同学习惯在招聘 APP 上海投,但正规校招的核心渠道根本不是这些平台 ——90% 以上的国企、大厂校招,都要求在 “企业官网” 或 “学校就业网” 投递,比如中国银行校招要上中国银行官网,国家开发银行要去国家开发银行官网投,许多互联网大厂(阿里、腾讯)的校招入口也只在官网开放。
求职 APP 上的信息要么是 “过期岗”(招满了没下架),要么是 “非校招岗”(针对社招人群),投了也很难有回应。
第三个可能被忽略的原因:岗位报得太高,超出了自身匹配度。
有的同学学校不错,就一门心思冲 “央国企总部岗”“核心技术岗”,比如普通 211 院校的同学,非要报央企总部的管培生岗,可这类岗位大多优先 985 硕士,本科生投了基本石沉大海。不是说不能冲刺好岗位,而是要 “分层投递”,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。
建议把岗位分成 “冲刺岗”“匹配岗”“保底岗” 三类:“冲刺岗” 是你踮踮脚可能够到的(比如普通 985 报央企省公司岗),“匹配岗” 是和你学历、经历刚好契合的(比如双非本科报地方国企基层岗),“保底岗” 是只要投了大概率有回应的(比如家乡的中小公司对口岗),这样既不放弃好机会,也不会因为全冲高岗而颗粒无收。
第四个原因:投得太少,还没到 “量变引发质变” 的程度。
很多同学觉得 “自己投了 50 家已经很多了”,但现在校招竞争有多激烈?优质岗位往往是 “几百人抢一个”,而且很多企业会 “挂岗不招人”(比如为了储备简历),所以投 100 家能收到 10 个面试通知,已经算不错的比例。之前我辅导的学员顺利拿到 offer 的同学,基本都是 “200 家打底”,有的甚至投了 500 多家。
所以,一定要多投递,别仅仅盯着学校安排的校园招聘会那几十家单位,自己还是要多进行网申投递,广撒网,全国知名好公司有几十万家,别轻易错过。
最后要说一点:秋招没回应是常态,不是你不够优秀,而是某些环节存在卡点。现在停下来自查这 4 个问题,把简历改好、渠道选对、岗位分层、数量投够,很快就能收到面试通知。
26年校招已经过半,如果你正在参加26届校招,或者你是27届的学生,欢迎咨询交流,为就业做好准备。